陈友平:用花草为城市作画
- 2016-09-05
- 消息来源:楚荆网—楚天都市报
今天,G20峰会在杭州开幕,你的朋友圈里,除了被全球首脑刷屏,也许还被杭州街头那些别开生面、时尚动感的园林扎景给霸占了吧?
园林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现如今更成了一种烘托喜庆祥和氛围的载体。近一二十年来,许多地方兴起以大型园林扎景扮靓城市,使其成为老百姓看得懂又喜欢看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武汉人,翻翻自家的相册,一定有那么几张跟街头园林扎景的合影。至少,你曾在街头转角或公园里面见过。那你知道吗?武汉街头那些栩栩如生的大型园林景观,基本都出自一位大师之手——
园林艺术 不是随意摆几盆花花草草
夏秋之交,绿荫正浓,暑气渐无,早上的公园是晨练者的天下。8月29日7时许,住在汉口唐家墩的陈友平骑着电动车出了门,7时半到达中山公园,来到隐于一隅的办公室——中山公园美术室,在这幢老旧的两层小楼里,藏着他的工作室。
只要不外出,陈友平坚持每天早到一小时,“忙,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
工作室书画满墙,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还未完工的水墨画。虽然着墨不多,但见山石嶙峋,虬枝杂生,幽静之意扑面而来。
可是,水墨画为什么不铺在桌上画而是像油画一样竖着画?“习惯了这种画法,”57岁的陈友平呵呵一笑,又说,“这种画法特别需要腕力以及身体与气息的平衡。”
从事园林景观设计30余年,陈友平作品亮相武汉所有大型花展,参加的全国花展也是不计其数,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堪称园林设计界的获奖专业户。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绘画这项基本功。
这是童子功,上小学时他就痴迷涂涂画画。排行老六的他被兄姐们呵护着,省下过早钱给他买笔墨纸砚。
19岁高中毕业后,陈友平进入武汉市园林局建筑工程公司,成了一名摆弄花卉和山石盆景的工人。但他仍然坚持画画,忙完工作就专心致志画花草树木、山石水景……为提高绘画水平,他还曾拜专业画家为师,接受专业培训。
陈友平的中国画,把山水跟花鸟十分得体地融合了在一起。去年,陈友平将多年的精品画作集结亮相个展,画风被赞“集苍劲老辣与柔曼纤巧于一体”。而他感慨道:“这一生吃一碗艺术饭,要感谢我自己四十多年坚持画画。否则,几盆花花草草一摆,就是园林艺术吗?”
充满趣味 扎景才能让游客驻足欣赏
没玩过中山公园,不叫武汉人;到了武汉不逛中山公园,等于没来过武汉。
这个坊间评语,说明了市民对中山公园的喜爱与认可。它的许多游乐设施的背景造型,如充满童趣的海盗船、超级经典的摩天轮等,就出自陈友平的创意。多少小朋友,在这里洒下银铃般的笑声,然后再“咔嚓”一声,定格欢乐时光。
走出中山公园,陈友平还是大武汉的大画匠,名满江城的园林扎景行家。
“园林扎景也可以叫立体花坛,制作过程堪称看花容易绣花难。”他介绍说,扎景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先要完成前期的设计,再制作扎景骨架再安装,然后在骨架上覆盖种植土,最后扦插植物、花卉。经过多次修剪和照料,扎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扎景直观形象,有主题有内容,如此才能营造和烘托气氛,这便要求设计师奇思妙想甚至脑洞大开了。
“园林设计,不仅要体现专业性,更要有趣味性,”陈友平强调,一件扎景艺术作品,折射的是设计师的所思所想,绝不是静态的简单的花草树木的组合,“如果没有趣味性,不能让人或开怀大笑或浮想联翩或沉吟小思,来来往往的人怎么可能驻足欣赏?然后再拍几张合影留作纪念?”
与时俱进 从荆风楚韵到法海你不懂爱
陈友平的作品,堪称大手笔、大制作。
作为土长土长的武汉人,其作品充满了荆风楚韵:“伯牙子期弹琴觅知音”的故事,被他在菊展中做成背景,在编钟演奏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菊花绽放吐芳,此设计一举获得全国布置金奖;编钟、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站等著名景点或建筑,以及本土的人文故事也都飞入他的扎景之中……
近年来,他又与时俱进,大胆地让一些作品解读潮流。在去年沙湖公园承办的全国荷花展上,他的诸多作品就因充满网络元素让人印象深刻。
体现天津特色的《狗爱上包》,一只狗的动画形象端着狗不理包子穿越到中国宫廷——他解释,“狗不理”包子大家耳熟能详,但其实狗是喜欢肉包子的嘛,这样构思是不是能让人会心一笑?体现浙江特色的《法海你不懂爱》,准备棒打鸳鸯的法海化作Q版的袈裟小和尚,帽子上的则是雷峰塔——他解释,这种萌萌的创意,会对年轻人的味口……
但面对这些创意,有人拍案叫绝,有人摇头说有点俗。
陈友平一一笑纳,“我就是喜欢别人对我的作品评头论足。就怕啥也不说,没一丁点印象,那才是失败!”这不,武汉市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就要开始了,他又在开始酝酿如何超越以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