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花卉产业含苞待放
- 2016-10-31
- 消息来源:中国网
“今年的菊花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而且也带动了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还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了百姓。”荆门市园林局副局长肖德金介绍,荆门通过30多年举办菊展的摸索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菊花栽培、种植与展览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菊花产业得到了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在推动荆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菊展推动菊花产业和菊花文化发展
从1981年荆门市举办第一届菊花展以来,至2015年已陆续成功举办过21届市级菊花展览会,和一届省级菊花展览会。展览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同时配套大型活动,如“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国际舞狮节”等,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影响力,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喜爱和欢迎。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荆门市菊花生产、制作和展览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目前,荆门市成立了菊花研究所,有一批固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有自己的菊花品种培育和生产基地,收集菊花品种1000余种,举办菊展有了一定基础。
菊花展览是一项公益活动和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的一项福利,一年一度的菊花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增强了市民爱绿护绿和生态环保意识。同时,菊花展览推动了菊花产业的发展和园林建设水平的提升。历届展览活动让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商机和菊花产业的强大发展潜力,目前,荆门除生产观赏菊外,已有丽生堂制药等社会企业从事食(药)用菊的生产和加工,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菊花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家致富。同时,每一届菊展布展都是菊花与园林建设的完美结合,推动了园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一年一度的菊花展览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
花卉产业扩规壮体
菊花展是荆门市花卉产业链条中的一环,是当地花卉苗木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荆门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牌为动力,大力推行“一高三新”(种植高效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等全新模式,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万公顷,基地总面积达到4.53万公顷。以207国道为主体,以皂当、荆潜、汉宜线为侧冀的花卉苗木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沙洋县建成了占地400公顷的湖北十里花木城,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花木交易中心。大柴湖中国花城建设连栋大棚66公顷,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凤梨、白掌、绿营生产基地。
按照“自然、生态、田园、显山露水”理念,荆门市推进全市高速公路及通城连接线、国省县乡道和通村通组道路绿化,建设景观通道2320公里,重点打造了中国农谷百公里紫薇花长廊、江汉运河百里银杏长廊、京山百公里生态长廊、汉江百公里防护林长廊、荆西北深秋红叶长廊、207国道百公里花卉苗木长廊等六大森林景观廊道。
整合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春赏屈家岭桃花、观鸟三阳;夏漂鸳鸯溪、游农谷紫薇花海;秋采漳河柑橘、观东宝红叶;冬看虎爪山茶花、游大口林海……
近年来,荆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农谷”“大柴湖振兴发展”和“生态立市”战略目标,以巩固、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和加快推进“绿满荆门”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绿色发展战略,打造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产业基础拉动生态文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荆门市先后举办钟祥长寿文化节、漳河湿地祭水节、屈家岭桃文化节、京山三阳观鸟节、东宝蜜蜂文化节、青林寨红叶文化节、京山茶花节、十里花木城苗交会、菊花展、中国农谷紫薇花旅游节等森林生态文化节会,广泛传播森林文化、湿地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态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生态文化传播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