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标志不统一是因为啥?
- 2016-11-12
- 消息来源://m.otpur.ljfl158.top/
在山东昌邑绿博会期间,有两场与设计相关的论坛,一场是2016中国园林行业领袖年会,一场是山东省风景园林设计高峰论坛。主办方邀请了众多设计师与苗木企业共坐一堂,共谋行业发展。这一次,长期疏远的苗木应用者与生产者不再隔空对话。
在领袖年会上,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宇画了一个圆圈:圈中有园林产业链各方,本该处于行业主导地位的设计师,却“围着甲方在转”,对苗木产销了解不多,信息不匹配增大了整个工程的沟通成本。隐性问题也逐渐暴露:无论是设计师、采购方,还是供苗商,都会在一次次修改方案中不断妥协,行业提升步履维艰。
张新宇感叹,设计师要是知道什么苗具体哪里有,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也不会沦为画图匠或统计员。所以,他非常希望有更多与苗木人对话的机会。
设计师主动抛出了橄榄枝是苗木人的福音,可单纯依靠设计解决眼下的买卖问题并不现实,苗木人时常感觉身处其中的被动与乏力,更好的方法是根据设计主动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少不了要承受刮骨疗伤之痛,意识到这一点,又肯对自己下狠手的人并不多。
还有一种方法是以苗圃反向引导设计,这种方法让苗木人处于主动地位。业内不乏一批有此苗头的企业,如威海奥孚苗木、山东世丰农业、大连燕园农业、浙江森禾、浙江虹越等。他们都是十年磨一剑的大型企业,自下而上推动投入大,回报慢,十分吃力。
所幸的是,当前PPP模式、EPC模式、花卉旅游、苗旅项目等风向吹起,这些新兴模式大多处于混沌时期。现在要想操作此类项目,更依赖于接盘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引导能力,对于鹤立鸡群的苗企是个机遇,只要有更多的谈资放大自己的话语权,反向引导设计就有了突破口。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苗木种植户,最关心的是用啥苗。现今全木生产面积愈2000万亩(也有说“苗木面积生产超过1600万亩”),其中40个树种占据了大约60%的生产面积,这显然不是“世界园林之母”的理想数据,苗农头疼,设计师也头疼。
以北京为例。北京有1790多种植物,但是现在的京城绿化中,应用树种寥寥,除了用得略显大方,其他老树种都不太受宠,尤其是、法桐,这几年受到了冷落。
“存在狗熊掰玉米的情况。”张新宇回忆,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树种使用量似乎不及90年代。他认为,按照世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看,我国与国际先进指标差距较大,还有发展空间,因此应该长时期去认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深化供给侧改革。张新宇提出未来树种应用将满足生态、景观、文化三要素。
“生态”是多用乡土树种,以为主,花点缀;“景观”则需满足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的季节观赏特征;此外还要注重挖掘树木文化,体现树木内涵、中国元素。
其他几位设计师也着重强调了“生态”要素。他们认为,生态建设应以良种壮苗、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其防护作用,以群落为单位,能为动物、微生物生产提供条件,同时不应频繁施肥、使用除草剂,可做节约型园林绿化。
其实,除了常规市政、地产类项目外,如今引领风向的海绵城市、水生态修复、苗圃旅游等景观工程也不能逃脱此三要素。只是在不同领域,都需要有围绕细节下功夫的专业供应商、服务商,譬如植物多样性搭配、动植物生境打造、微生物菌群构建、水土保护、生态水肥管理模式等细节领域。现在来看,这些“专业性”配合恰恰是当下行业需求上的痛处,但也是少数人发掘的红利盲区。
除了用啥苗,还需明白怎么用。多位从业者表示,这方面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标准不统一。
园林树木应用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少地区都有树木应用标准。“可有些地方并不认真执行。”潍坊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所所长刘一伟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地方标准宣传力度不够,二是标准不完善,脱离了实际情况。他建议标准由行业组织制定,政府部门强制执行。
不过,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有专业人士提出,有些地方的应用标准只有胸径、分支点等两三个指标,但现在许多苗木定价都需要参考五六个指标,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很大。最终导致“按标准来很难落地”,强制执行难度不小。
从上述专业人士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当前不仅是应用标准混乱,苗木出圃等级标准也存在问题。来自山东的一位苗企一把手诉苦道,按照当地苗木行业组织制定的一级苗标准,苗圃生产胸径8厘米的常规乔木株行距拉到五六米,显然太夸张!打听之下,原来该组织参考的是自然界的成型树木,而非从苗圃“商品”出发。
应用标准与生产标准双双尴尬,反映出我国园林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各方收益尚未达到相对平衡,标准也随之没有成型。
敏锐的人会发现,近几年市场潮退倒逼行业加速成长,应用与生产双方的收益点在悄然改变:以往设计喜欢“洋货”,现在则回归本土;以往苗圃奇货可居的,现在铺天盖地。而在另一方面,无论是、苗木生产,其成本的组成结构也在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劳动密集型带来的行业利润将继续被砍。
成本与收益不断磨合,必然催生更合理的标准出现。用经济规律理解,市场在经过一段跌宕的利润调和过程后,才能达到各方都受益的帕累托式发展,但那是“守望者”等不来的春天。对园林市场的参与者而言,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中,与行业上下游相配合,重新审视、定位自身的收益点,对于新产品、新业态、新标准有包容心态,不要放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