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小盆栽“种”出贫困户好日子
- 2017-08-18
- 消息来源:河源日报
花卉世界网8月18日消息:曾秀花是和平公白镇塘角村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常年靠流动摆摊卖菜艰难维持生计。去年10月,她和妹妹开始搭大棚种植小型盆栽花卉。今年5月,她们种下了第一批5亩花苗,10月,首批花苗将长成出圃。按照目前市场价估算,第一批花苗将为她们带来20万元收益。对于这一切,49岁的曾秀花说,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搞基地,感觉好日子一下子就来到眼前。虽然还不能确定种植小型盆栽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效益,但曾秀花乐呵呵地说:“肯定比之前卖青菜强多了。”
如今,姐妹俩的小型盆栽花卉基地面积已达20亩,看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花卉,曾秀花最想感谢的是帮她实现产业梦想的塘角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工作队鼓励我们种这个盆栽,在他们的帮扶下,我们看到了好日子即将来临。”曾秀花有点哽咽地说。
曾秀花所在的塘角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52户172人,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去年5月,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对该村致贫原因和特色资源进行摸底,最终为该村贫困户精准制定了发展小型盆栽花卉等产业帮扶计划,顺利完成去年脱贫任务,帮助21户贫困户56人实现脱贫。今年,塘角村计划完成26户97人的脱贫任务。
建立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近日,在位于公白镇的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小型盆栽花卉种植基地,一个占地20亩的花卉种植大棚已搭建完毕。而与其挨着的另一个占地40亩的大棚内,铁兰、卡丽、白掌、高山彩虹、吊兰、发财树等花卉长得枝繁叶茂,大棚内一派五彩斑斓,煞是喜人。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力告诉记者,不久之后,隔壁20亩的大棚内也将出现这样的景象,并且,这20亩小型盆栽花卉,将为塘角村2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带来至少1万元的收入。
由于特色资源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塘角村村民多以外出务工及散养牲畜为主。近年来,随着当地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散养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摸清塘角村的实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多次召集贫困户,与贫困户共同商量发展大计。“我们考虑过种茶、种百香果、种药材,发展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最终在充分考虑评估村里实际资源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后,我们还是决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走特色与产品优势之路,建立脱贫主导产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驻塘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明廷福告诉记者,在经过多次考察后,今年3月,驻村工作队与已拥有100亩小型盆栽花卉种植基地且有丰富的种植、销售经验的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目前,该村已有21户贫困户明确表示要加入该项目合作行列。
据河源市电信局驻塘角村第一书记彭盘伟介绍,此次合作采用“企业农户”合作模式,驻村工作队将支持贫困户脱贫项目发展资金以及贫困村项目资金共计100万元投入到小型盆栽花卉种植项目基地,每年可获取7%—8%的项目资金收益。合作期间,该公司提供3个常设岗位给予贫困人员,其每月收入为2500—3000元;提供20个临时岗位,每个临时岗位保障每年用工100天,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以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成员在基地临时务工为例,每个贫困户家庭每年至少可获得8000元的岗位收入,加上投资收益,每年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可增收1万元。
除了参与合作项目的21户贫困户外,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驻村工作队还鼓励其他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自己租地发展小型盆栽花卉种植项目,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同样给予种植技术支持以及帮助销售小型盆栽花卉。
此外,在推进产业项目合作的同时,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依托学校教育、人力资源,全力推进花卉销售。“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拟计划采购小型盆栽项目的花卉作为学校室内装饰,并且在学校设置一个小型盆栽销售点,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脱贫。”明廷福说。
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幸福塘角村
除了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外,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让塘角村村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每当夜幕降临时,村民们不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聊天了,打球、跳舞、健身成为他们晚饭后进行的常态性活动。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驻村工作队从去年11月开始,投入40万元,把村里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荒地变成了一个村级文化广场。“现在每到晚上,广场都很热闹,连镇上的人都会跑到我们村来跳广场舞呢。”说起村里的文化广场,一村民开心地说。除了新建文化广场,驻村工作队还对塘角村3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部分路段)进行硬底化,100%实现路面硬底化,确保道路等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改善该村的交通条件。据悉,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塘角村完成约1900米的路段改造,同时实施该村的路灯亮化工程,加强公厕、垃圾池等公用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并建立保洁制度,建设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美丽乡村亮化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让村民不仅实现经济上的脱贫,也实现精神上的“脱贫”。
已有 2458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