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 版纳模式”为红掌发展带来生机

    • 2007-10-11
    西双版纳花烛花卉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热带花卉园内,是云南省较早研究、开发和生产热带花卉红掌的国有企业。该公司摸索出一种低成本、效益好的红掌栽培模式。12月初,笔者采访了公司总经理周华荣,参观了该公司的红掌生产基地。 热带气候 带给企业绝佳机遇 周华荣告诉笔者:“红掌是云南省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热带花卉,其最适应生长地就在西双版纳。”于是,2002年底,西双版纳花烛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主要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子项目的云南出口花卉产业化示范工程——100亩红掌示范基地建设,周华荣被任命为该公司的总经理。 2003年,花烛公司投资180万元从荷兰安祖公司进口了7万株红掌种苗,本着低投入、高产出的理念,抛开常规(国外的封闭式无土栽培)的生产技术,尝试使用遮阴网代替高档钢架大棚进行红掌“半露地”种植。同年五六月份,当荷兰专家来到西双版纳基地看到“衣不遮体”却长势良好的红掌苗时,惊叹道:“如此简陋的设施种出这么好的红掌,简直是奇迹,全世界绝无仅有!”。不负众望,花烛公司生产的第一批红掌切花成功上市,并因红掌花色艳丽、色泽光亮、瓶插期长(夏季12天,冬季20天)等优点而备受追捧。 正当大家对红掌充满信心,准备扩大生产来满足日渐增加的订单时,红掌却感染了病菌,导致大批植株枯死。周华荣与技术人员不断寻找病因,最终得出结论:成败均在气候。西双版纳热带气候造成的高温、高湿,给了红掌最好的生长条件,同时也给细菌制造了繁衍后代的“温床”。 找到病因后,技术人员首先从大棚改造入手,以当地常用于建造竹楼的毛竹为支架材料,自行设计并建造了防雨的简易竹棚。此法收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红掌病害继续蔓延,但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的大棚不易降温、通风困难,难以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要求。 2004年至2006年间,公司不断探索最佳的生产模式,仅对大棚的改造和试验就进行了10多次,初步研发出能有效控制棚内温、湿度和通风好的简易大棚。这种“版纳模式”(即“红掌综合管理”)有效控制了红掌病害的蔓延,红掌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了解,2006年花烛公司红掌产量约40万枝,较去年增长13%左右,占斗南红掌市场份额的60%,平均售价3.0元/枝,同比涨33%,优质花比率达60%,好花比例较去年有了明显提升,产品通过贸易公司出口至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红掌产业化 带给农家无限希望 经过4年多的努力,西双版纳花烛公司基本掌握了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红掌的生长习性,初步形成了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红掌产业化生产和管理模式。周华荣告诉笔者,目前西双版纳州红掌生产面积130亩左右,现已有10余户开始尝试种植红掌,从目前全省及全国红掌的生产情况以及世界红掌市场的需求分析,西双版纳州还有红掌种植空间近2000亩。在适宜西双版纳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所有花卉品种中,红掌是最有前途的花卉切花品种,只要技术成熟,当地农户完全有能力投资进行红掌生产,实现产业化生产,为当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红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比其它花卉大,在西双版纳种红掌每亩投入仅5万元~6万元(包括简易大棚和种苗投入),可以说在昆明投资生产玫瑰的资金,在西双版纳就可以投资种植同样规模的红掌。按照市场最低均价2.0元/枝计算,每亩红掌年产切花5万枝~10万枝,亩产值10万元~20万元,种植红掌的第一年即可收回成本,第二、三年,每亩利润至少可达2万元,种红掌不亚于种植橡胶树的收入。另外,生产红掌除了拉动肥料、农药、塑料等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外,蔗糖渣、橡胶树锯末、修剪下来的绿化树枝叶、落叶等可以用做生产红掌的基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获得很好的生态效益。
    已有 598 次浏览
    • 关于我们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8-2016 ,佛山市陈村花卉世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手机:18029327647 电话:0757-23832892 传真:0757-23334883 QQ:1214217437 邮箱:flowerworld@126.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