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好品牌响新品多 2006年云南鲜切花发展势头强劲
- 2007-10-11
2006年,以鲜切花为主的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在提高品质、知识产权保护、销售市场拓展、新品研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亮点和热点。
鲜切花行情节节高优质产品比例上升2006年,云南鲜切花行情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持续高价现象。从占云南省花卉销售量80%的斗南花卉批发市场的鲜花行情看,月季、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勿忘我、满天星、情人草和唐菖蒲8种大宗鲜切花价格与2005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月季均价0.49元/支,上涨40%;百合均价4.03元/支,上涨11.9%;康乃馨均价0.24元/支,上涨50%。此外,截至2006年12月20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KIFA)以月季为主的鲜切花成交量、交易额、交易均价和日交易量分别为1.3亿支、5954.4万元、0.5元/支和37.5万支,同比分别上涨65.6%、116.56、30.6%和71.2%。一般情况下,春节、情人节以及母亲节后云南鲜切花市场行情都会走低,但2006年的走势不仅未低,反而持续走高。
花价上涨主要是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优质产品比例提升所致。2006年,云南省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合作组织的数量由2005年的115家发展至180余家,进入合作组织“抱团”发展的农户占云南省花农总数的20%至30%。与此同时,针对花农的各种培训活动举办了约400次,共有3.8万多名花农接受了培训,其生产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在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企业、花农、花农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日趋紧密,组织化程度加大,并通过与国外专业公司合作,引进新优品种和新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攻破了花卉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晋宁县等鲜切花主产地基本实现了优质鲜切花、种球、种苗等花卉产品的规范化和批量生产。
但是,一些人士认为长时间的持续高价并不利于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价现象很有可能导致生产者盲目投资扩种花卉。而且根据商品发展规律,产品价格持续一段时间的高价之后必然下降,并逐渐步入“微利”时代,花卉行情趋于平稳。只有规模化的优质产品和相对稳定的价格才能确保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当然,产业健康发展除了应该有稳定的行情和有序的市场秩序外,产品还要保持优质并拥有新优品种。品质方面,虽然目前优质花比例上升,品种结构日渐合理,但缺乏均衡、稳定和批量化优质花的问题依旧突出,2006年9月的昆明国际花卉展上一些企业因此而放弃了国外大订单。品种方面,云南生产的鲜切花品种如今已有好几百个,可实际上很多品种都是80年代引进种植的。尽管2006年云南的很多花卉企业引进了一些国外新品种,但大部分还处于试种期,不成规模。总体来说,目前云南还是缺乏国际市场上流行且适应云南气候条件、产量高、较易管理并已进入商品化生产的新优品种。
销售市场继续拓展品牌影响日益扩大
在近日召开的“2006年中国国际花卉品牌(云南)发展论坛”上,昆明市呈贡县副县长郭绍华说,2005年每天从斗南花卉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的鲜切花500万支至600万支,2006年日上市量已增至550万支至700万支,其中80%左右销到了国内70多个城市和地区。秋冬季节,上海、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市场上的“云花”占有率为80%至90%,而杭州、南京等旅游城市以及国内中小城市和城镇对“云花”的需求大,“云花”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云花”国内市场消费增长的同时,国际市场也不断拓展,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昆明海关的统计显示,2006年“云花”出口抵达国和地区已达到35个,除了传统市场的出口比例增大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出口国。另外,种苗、种球、切叶等产品也走向了海外市场,其中种苗、种球的出口额分别上升了20%和119%。截至2006年12月20日,KIFA共有2657万支花实现出口,增长10%左右。
目前,“云花”在国内外都形成了品牌。2006年,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进入“云南名牌”行列的鲜切花产品有“鑫荣”牌和“隆格兰”牌百合、“英茂(或YINMRE)”牌康乃馨以及“丽都”牌月季。据KIFA统计,2006年仅品牌效应为生产者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已高达30%至40%。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企业已形成了自己的花卉品牌,并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但缺少像“红塔山”、“红河”等这样响彻世界的名牌。由于花卉产品的流通环节多,花卉企业和花农生产的鲜花流经初级批发市场后,往往被贸易商重新分级和包装,并贴上了自己的品牌,导致云南花卉难以贯穿整个产业链,成为更多消费者熟知的品牌。鉴于此,打造世界性的“云花”品牌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溢价能力,同时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花农、生产商和贸易商的利益捆绑,共同将“云花”远销至世界各国,以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品研发成效初显
2006年初,由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自繁的我国第一个大众切花月季新品种‘冰清’正式上市销售,其切花产品已出口至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到目前为止该品种切花出口量已达四五十万支。云南已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大众鲜切花品种有15个。2006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展示会上,云南展出的花卉新品种得到了广泛关注。另外,据统计,云南省还有25个左右的新品种正在申请受理当中,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切花新品种今年有望突破20个,新品种种植面积也将明显增加。
1998年至2005年,云南省先后制定发布并实施了《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条例》等法规,成立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制定并实施了对交纳花卉专利许可费的企业给予补助的政策,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云南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还一起倡导成立了“云南省知识产权保护联盟”。2006年,云南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康乃馨出口实行“专利许可证制度(EAC)”,种苗代理商积极与生产者签订种苗禁繁协议,严格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此外,鲁荣华、郑继兰等部分花农也开始向国外育种者支付专利费,合法引进新优花卉品种,以提升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云南省花卉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品研发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与荷兰等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外企业,特别是育种商对我们仍存戒备之心,不愿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国际上流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然而中国生产者所需的品种90%以上要依靠国外供给,这使得我国花卉企业处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局面。面临这种局面,近年来我国花卉企业、科研机构和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但仍缺乏完善和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且资金投入薄弱,难以加快花卉新品种的研发步伐。
- 标签:
- 系统
已有 620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