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 萧山花木节金华苗交会引发的思考

    • 2010-08-29
    • 消息来源:农民日报
      萧山花木节和金华苗交会是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节会,一个在岁首,一个在年末;本该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呼应,共同谱写花木产业的繁荣,然而,因为办展主体不同,理念不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前者紧紧围绕市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后者则基本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与市场脱节,路越走越窄。与此同时,两个花木城的命运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对比:萧山花木城生意日趋兴隆,金华的花木城则门庭冷落,名存实亡。在农事节庆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萧山花木节和金华苗交会命运的对比不禁让人陷入思考:农事节庆活动到底应该按市场规律运作,还是应该由政府包办?

      一热一冷花木节

      浙江花木产业在产值和效益上在全国始终领先。而萧山和金华则同是浙江花木主产区,面积都在15万亩左右,产值都超过10亿元。萧山是“中国花木之乡”,金华则是“中国花卉之乡”。

      为了做大做强各自的花木产业,萧山和金华几乎同时开始举办花木节会,至今,萧山花木节已办六届,金华苗交会也将迎来第七个生日。

      然而,六年过去了,两个节会却跑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原本默默无闻的萧山花木节,实现了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日渐成为全国花木产业的风向标,容器苗、家庭园艺等年度热点引领着全国花木产业发展的潮流。每年三月,可谓万商云集,全国花木产业链内的各类人士齐聚萧山,领市面,探信息。花木节交易额也是一年高过一年,即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今年的萧山花木节仍创下了五万多客流和3.6亿元成交意向的辉煌成绩。

      反观金华的中国苗交会,从诞生之日起便借了国字号的光,优势明显超过萧山,然而,六年来,由于政府包揽,成效不大,导致金华当地花农冷眼旁观,参与的积极性日趋下降,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尽管开幕式当天盛况依旧,但这样的热闹只能维持半天,到了下午就“曲终人散”。目前,金华苗交会已深陷困境,是继续办还是停办,成了两难的选择。

      在金华市林业局,记者了解到,六届苗交会,金华本地企业的展位费从800元降到500元,最后干脆由各级财政全包,还是“无人喝彩”。

      郑高是金华花木界的名人,拥有近30年花卉苗木的销售经验,曾经获得“第二届全国十大苗木经纪人”称号。谈到金华苗交会,郑高忧心忡忡:苗交会本该是推广展示金华花卉苗木的最好场合,现在却逐渐演变成了政府和花企的负担。

      一盛一衰花木城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撑。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传统花木主产区,萧山和金华几乎同时想到搭建专业市场,构建花木展销平台。坐落于萧山新街镇的浙江(中国)花木城和位于金华金东区的仙桥花木城应运而生。并且,两个花木城分别成了两地花木节开幕式的举办地。

      萧山花木城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城营业,一期占地400亩,交易铺位890余个,总投资1.5亿元。

      金华花木城则建于2003年,首期建成307亩,拥有2个展馆,600多个展位,号称投资1亿元。

      两个花木城,启用时间相近,投资规模相当,交通同样便利,理应拥有同样的繁荣,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两个花木城,处于一热一冷冰火两重天。

      萧山花木城,不但一期早已一铺难求,二期摊位303个业已告罄,而且一年四季生意兴隆,人气超旺。如今的浙江花木城,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花木交易场所,而是一座以花木交易为龙头的综合性市场。产业链完整,里面信息、技术、物流、旅游观光等应有尽有。

      反观金华花木城,远看气势不凡,但走进大门,连个人影都难得一见。两个室内展馆分别由铁将军把门。主干道两侧不少花房温室已经坍塌,整个花木城破败的痕迹随处可见。本该种满花木的配套基地,如今成了“自留地”,种的都是蔬菜。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离此不到十公里,有个澧浦镇,镇上的苗木交易集市,每逢开市,热闹非凡。当日正值集市,记者赶到该镇,只见马路两边堆满各类花卉苗木,交易人群摩肩接踵,装苗卸苗的各类卡车排成长队。

      政府主导建设的金华花木城,看上去壮观气派,但名存实亡;民间自发的澧浦苗木市场,看上去杂乱简陋,但生意兴隆。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在感慨萧山花木城和金华花木城不同命运的同时,不禁又多了一层纳闷。

      市场办还是市长办

      两个花木节,一个引领花市潮流,一个难以为继;两个花木城,一个越来越火,一个早已名存实亡。专家指出,两个花木节和两个花木城的命运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的本质:到底应该按市场规律办还是由政府包办。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一理念的根本不同,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农事节庆的运作。

      从办展模式来看,萧山花木节实行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风险共担的方式。以第六届萧山花木节为例,总耗资为120万元,除去展位费收入30万元,实际支出约为90万元。这90万元并非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由花木城承担40%,政府承担另外的60%。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花木城的办展积极性;反观金华苗交会,则由政府一包到底。记者了解到,第六届金华苗交会总耗资近160万元,全部由金华各级政府承担,其中招商宣传费用就达80余万元。因为用的全部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不涉及个人或企业利益,缺乏有效的评估审计,结果自然大打折扣。

      从主办单位的结构来看,萧山花木节主办单位由萧山区政府、浙江省花卉协会、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组成,形成“铁三角”关系。三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萧山有花木资源,是供方,上海有实实在在的大市场,是需方,加上浙江省花协的穿针引线,真正实现了供需对接。在市场定位上,通过占领上海市场这一制高点,逐步向全国市场进军;而金华苗交会则由金华市政府和中国花卉报社主办。表面上,两家单位分工明确,金华市政府主内,中国花卉报社主外,但实质上,在组织本地展位和外地客商时,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导致供需之间割裂,难以形成双方的真正对接,最终演变成了“拉郎配”。

      从节庆内容设置上看,萧山花木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面对经济危机,组委会及时作出了三方面调整:一是扩大辐射范围,适时满足园林工程公司的需求,把沪浙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升级为中国(沪浙)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二是供需对接更加全面深入,盛邀100家施工企业、100个花木经纪人、100家设计单位、100位园林专家房地产商齐集萧山花木节;三是围绕上海世博主题举办高峰论坛,举办网上花木展,推动有形和无形市场更加健康发展,创新开辟家庭园艺展区等内容。2008年底,第六届金华苗交会同样遭遇危机,然而,内容设置上基本不变,因循守旧,依然热衷于颁奖,热衷于排行榜投票等活动,即便安排了研讨会,也最终成为专家学者之间的纯学术交流。

      市场办还是市长办,不仅是两个花木节成败的主导因素,也决定着两个花木城的兴衰。

      记者调查发现,两个花木城,一个姓“私”,一个姓“公”。出身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两个花木城的运作理念和命运轨迹。

      浙江花木城由香港钱江集团投资创办,是一个民营市场,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总经理戴云芬告诉记者,浙江花木城也曾经历门庭冷落的艰难时光,几年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他们抱着放水养鱼,让利商家的想法,始终全心全意做好管理工作。这种长期投资,缓图回报的做法,得到了商家普遍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浙江花木城的租金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提升。

      仙桥花木城则是仙桥镇政府主导的重点工程,投资主体是政府,运行主体则是“仙桥花木城管委会”下辖的“仙桥花木城有限公司”,因此,从选址到规划,从商铺管理到市场运作,带有明显的“官商”色彩。虽然开张时炙手可热,但因为疏于管理,花木城的市场功能逐渐蜕变成单一的展馆。“花木城”变成了“三不像”:房产不像房产,市场不像市场,农业不像农业。128个经营单元(别墅加基地)的投资人则被深度套牢,脱身不得。

      2008年,浙江花木城实现市场交易额10.5亿元,2009年,浙江花木城更是提出了“集南北花木精英,创花木交易大港”、“全国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中国第一苗市”的宏伟目标,而仙桥花木城除了每年一次苗交会“开门接客”外,一年四季空空如也。原先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中心”的雄心,因为经营的连年惨淡,早已渐行渐远。

    已有 1538 次浏览
    • 关于我们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8-2016 ,佛山市陈村花卉世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手机:18029327647 电话:0757-23832892 传真:0757-23334883 QQ:1214217437 邮箱:flowerworld@126.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