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进欧洲要有的放矢
- 2007-10-11
莽锐:荷兰希蕊花卉公司总经理,了解欧洲蝴蝶兰市场需求及中国蝴蝶兰瓶苗出口问题。
近年来,随着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的蝴蝶兰种苗及成品花需求持续增长。据荷兰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荷兰蝴蝶兰种植面积由80公顷增加到120公顷,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蝴蝶兰连续6年在荷兰拍卖市场盆花销量中排行第一,均价也始终稳定在每盆4欧元(约合人民币42元)左右。
今年,欧洲市场蝴蝶兰年需求量达到6500万株。种苗供应量严重不足,新的种植户一般需要等两年才能拿到种苗。这个缺口无疑给中国的蝴蝶兰种植者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蝴蝶兰苗都能卖,中国的蝴蝶兰种植者必须对欧洲的蝴蝶兰市场需求及种植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欧洲市场蝴蝶兰需求
欧洲市场主要采用分生苗,要求每株要达到80%以上的双梗率,且每增加1梗,价格可升高1欧元(约合人民币10元),这比品种更重要。若出口成品花,则植株的高度(从花梗基部至第一朵花)是关键问题。在欧洲,一般使用固定高度的台车进行运输,为了节约成本,要求上面可放置2至4层。因此,成品花的高度限定在45厘米至65厘米。
目前,欧洲市场对花色、花形的需求比例分别是:白花30%,红花20%,黄花15%,斑点和条纹15%,其他类型20%;小型花20%,中型花60%,大型花20%。欧洲蝴蝶兰以家庭消费为主,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叶片裸露的单盆,这就要求蝴蝶兰的叶展小于18厘米,美观的同时减少叶片损伤。
整齐度、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也是影响出口的因素。欧洲人希望蝴蝶兰生长得越快越好,这是他们评估品种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最常见的12厘米盆径为例,瓶苗到成品花,生长期应尽量控制在12个月内。
在荷兰,将瓶苗移栽至平筛需要经过6周密闭、垂直、高温、高湿的炼苗期,其种植密度每平方米高达400株,苗床垂直垒高到接近天花板。如此高密度生产,再加上人工紧缺,导致这一时期的蝴蝶兰种苗自生自灭,适者生存。中国的种苗出口到荷兰都要经受这样的“锻炼”,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成活下来的才是好苗。
欧洲寸土寸金的土地和昂贵的人工费用,使他们不得不采用高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最近,我参观了一家荷兰蝴蝶兰生产企业,该企业有2.5万平方米的温室,周产蝴蝶兰1.6万株,员工却只有9个人,大部分的操作都由机械臂完成。而高机械化的操作要求中国提供的蝴蝶兰种苗均一性要高。
在未来几年内,成品花和3.5寸大苗出口欧洲的量将会大幅上升。对于欧洲市场来说,这是控制成本、提高品质的好方法。
商机问题两手抓
在看到商机的同时,中国的蝴蝶兰种植者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总有饱和期,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种苗生产商会越来越多。提前看到危机,做好准备,就不会在竞争中输得很惨。
其次,大量存在的病毒是一颗定时炸弹。例如,中国内地和台湾省都有少量蝴蝶兰被一种称为“新型台湾病毒”的病毒感染,但目前还无法检测到,荷兰检疫部门正在跟踪此病毒。当然,病毒未必绝对有害,很多新的观赏特征就是由病毒产生的,而且现在的蝴蝶兰需求量大,即使存在病毒也不会影响出口。但是一旦市场饱和,病毒就会成为出口的贸易壁垒,将中国种植者挡在欧洲的大门外。而在短时间内解决病毒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种植者尽快采用母屏检测系统,将没有感染病毒的植株进行隔离组培,从源头上进行防御。
此外,欧洲的能源费用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今年,荷兰的天然气已从每立方米0.14欧元(约合人民币1.46元)上涨到每立方米0.31欧元(约合人民币3.23元),而且受欧盟相关条款的约束,政府将不会对此给予补贴。这将对欧洲蝴蝶兰种植者影响很大,生产费用加大,他们可能会减少蝴蝶兰的生产量。
- 标签:
- 系统
已有 604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