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 从“兰州百合”发展看商标的使用管理

    • 2007-10-11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最早获得证明商标的地理标志产品,是这些年来甘肃省叫得最响的土特产品之一。然而,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却一直处于摇摆不定之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价格忽高忽低,使其产业化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状态。

      甘肃兰州七里河区作为兰州百合的主产地,确切记载的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这里独特的气候和水土,使兰州百合成为一种地域性极强的特色农产品。兰州百合果实个大瓣肥、洁白如玉、味醇香甜,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全国有甘肃兰州、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等四大百合产地,除兰州外其他产地的百合味苦,以药用为主,唯有兰州百合色、香、味、形俱佳。地域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兰州百合在国内外市场的稳固地位。因百合寓含“百年好合”之意,在国内外餐饮市场上,兰州百合已经成为筵席中的名菜。

      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其命名为“兰州百合”,自此以后,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名称,有别于其他种植地而闻名全国,由此掀起了兰州百合种植的第一轮高峰。至1987年,兰州百合总面积达到3万多亩,总产超过750万公斤。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兰州百合出现了第一波的“卖难、价跌”,随后不断萎缩,至1991年,七里河区的种植面积仅有6400亩。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时认为,一是加工能力有限,二是市场开发不足,三是千字头百合过多(相对高质量的独头百合而言),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

      1992年开始,兰州百合种植开始复苏,连续9年价格不断上扬,至2001年收购最高时,商品百合每公斤达17元。也正是在2001年12月,七里河区获得了“兰州百合”的证明商标。此时,七里河区的百合种植面积达到近4万亩,兰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县也纷纷栽种百合,全省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兰州百合虽然成了地理标志产品,但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兰州百合又陷入了第二轮的跌价境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减至5.6万亩。

      有关部门分析第二轮波动的原因认为,几乎重蹈了第一轮波动的覆辙。仍然是千字头百合作怪,商品百合质量下降。长期以来百合种植区一直种植自选自留的混杂种群,致使品种退化严重,独头百合比例只有20%—30%,亩产量由最初的1500公斤—2300公斤,下降到目前750公斤—1300公斤。在销售时,有关部门又没有把住质量关,致使部分劣质百合以“兰州百合”的名义流入市场,毁坏了兰州百合的良好声誉。二是没有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部分加工业水平低、能力小,使得兰州百合产销渠道不顺,抗市场风险能力差。2001年,兰州市规模不等的百合加工销售企业有130多户,生产农户上万家,但没有规范的自律和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各自单打独斗,形如一盘散沙,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此外,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百合市场秩序混乱,地方政府难辞其责。对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没有及时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是市场混乱的根源。

      兰州百合产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说明,地理标志并不是万能良药,一贴就灵。申请注册只是刚刚走出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地理标志的授权使用、产品的质量监督,管好、用好地理标志,才能彰显其蕴含的价值。地理标志产品有其特定的质量标准,如果任由质量参差不齐的东西混入,只能毁了地理标志的良好声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就要担当起“把关人”的角色,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标准,把不符合条件的产品拒之门外,打假除劣,防止“一块烂肉坏了一锅汤,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形象。当然,一个产品产业的开发,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已有 402 次浏览
    • 关于我们 | 营业执照
    • Copyright© 2008-2016 ,佛山市陈村花卉世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手机:18029327647 电话:0757-23832892 传真:0757-23334883 QQ:1214217437 邮箱:flowerworld@126.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佛山网络警察报警平台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佛山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网监察

    展开